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资讯杂谈 > 正文

全国网媒来兰借新媒体视角感受兰州发展

发布日期:2017/8/25 18:04:44 浏览:2051

中国兰州网7月23日讯(记者周媛张磊)7月23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兰州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兰州网承办的“全国网络媒体丝绸之路节点城市兰州行”采访团先后来到天水路—读者大道什字立交改造工程现场、兰州轨道1号线一期TJ-16项目部、兰州热电公司和兰州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中心,就兰州市在上跨下穿项目工程、轨道交通一号线项目工程、大气污染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考察采访,来自新浪网、搜狐网、天涯论坛、腾讯网、红山网、东方网、中国网、央视网以及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天水在线,中国张掖网等40余名媒体记者,借助新媒体的视角,从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感受兰州的跨越发展,凸显兰州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钻石节点”的地位和作用。

水陆并进南通北达兰州全力打造立体交通新格局

为实现“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的“畅交通”目标,兰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着眼于城市交通问题,启动畅通工程,从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交通建设,强化交通需求管理,严格道路工程管理,加强文明出行引导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兰州市“畅交通”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天水路下穿读者大道即是兰州市畅交通的重要节点组成,它的实施也是畅交通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据中交隧道此项目负责部项目经理介绍,天水路是城市主城区南北向最重要的干线通道,天水路下穿读者大道工程的实施对于兰州市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造工程起于农民巷东口,终于雁宁路,设计全长102公里。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污水管道工程、车行地道工程、人行地道工程、道路工程和交通导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14年底主体建成通车。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地道施工采用大开挖施工,沿地道主体两侧采用维护桩加钢管支撑进行地道基坑支护,确保基坑垂直开挖,同时避免因开挖对既有道路两侧国槐树造成损伤。道路东侧部分人行道已改建完成,道路西侧污水管线改迁已完成200米,东侧(农民巷至南昌路段)采用顶管方式进行污水管线的施工;东侧(南昌路至宁卧庄宾馆段)正在开挖钢筋混凝土污水管沟。据了解,项目部已协调市园林局和城关区城市绿化管理所办理了占用绿地、移植苗木的相关手续,对影响工程施工的绿地及苗木正在迁移。

对于天水路(农民巷东口至雁宁路东口段)进行半幅封闭施工作业,来自腾讯网的记者熊婉婷询问,修建一个下穿通道,为何要封闭这么长时间?

对此,中交隧道此项目负责部项目经理介绍,天水路下穿读者大道十字立交改造工程为一处地面、地下两层简易分离式立交,道路建设需要下穿至地下,而天水路的地下水位较高,工程开建后,需要一边排出地下水,一边展开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并且,目前,天水路下方设置有污水、自来水等管道,以及大量的电信、移动等管线,一旦实施下穿施工,所有的管道、管线的改迁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由于该工程需要在南河道上方架设一座桥梁,桥梁净空高度满足南河道100立方米/秒的防汛要求,而且桥梁要与天水路路面之间形成一个夹层,满足车辆通行,因此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工期也作了适当延长。

每日甘肃网的兰晶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上跨下穿项目的建设,虽然在一段时间对我们的出行造成不便,但是一旦建成,将极大改善兰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充道路网能级,也对兰州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提升我们整个的城市品味、城市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天水路(宁卧庄)下穿读者大道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施工人员正在有效利用白天作业,24小时连续施工,希望尽早投入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负责人还介绍说,项目自开工以来,得到了兰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虽然施工生产给广大市民出行造成了很大不便,但是市民都鞎理解和支持,认识到“短暂的拥堵,将换来永久的畅通。中交隧道局有决心,在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昼夜奋战,确保工程早日投入使用,为兰州市“上跨下穿”畅交通工程做出最大的贡献。

兰州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两座车站

第二站,采访团来到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现场,记者在城关区焦家湾看到,由中铁航空港承建的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焦家湾至东岗区间暗挖竖井已开始施工,标志着这一工区正式进入区间施工阶段,也标志着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兰州市轨道交通公司负责人介绍,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自今年3月28日全线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已陆续开始管线迁改、交通疏解道路、车站主体结构围护等内容的施工。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及区间土建工程除陈官营、西客站、省政府3个站点受征地征收问题制约未进场施工外,其余站点均按计划进行树木移植、管线迁改和交通疏解工作。奥体中心、马滩、东岗站对交通影响不大,场地条件较好,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已经开始同步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土门墩、盘旋路、拱星墩站开始局部围挡,具备部分围护桩施工条件。东方红广场、西关什字站路口具备部分铺盖支撑桩施工条件,目前正在进行围护施工。

西站十字、七里河、小西湖、文化宫、五里铺、东部市场前期工作较为繁重,目前正在进行管线迁改、地上结构物迁移及交通疏解道路施工。截至6月中旬,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累计完成主体结构围护桩1314根,雨、污水管线改迁基本完成,热力、燃气管线分别完成总量的90和42,给水完成总量的67,二热管线迁改完成1780米,占总量的79,电力完成2994米,占总量的26。

据了解,截至目前,1号线一期20座车站(含试验段)中,世纪大道站和迎门滩站已经建成,奥体中心、马滩、拱星墩、东岗等4座车站进入围护结构施工阶段,盘旋路、西关什字等6座车站同步进行交通疏解、管线改迁及围护桩施工。另外,管线改迁方面,雨污水、给水、热力一期、燃气一期、二热管线等均已完成过半或接近结束,电力改迁完成总量的29.4,所有管线改迁工作将于8月下旬全部完成。

轨道交通1号线运行后,产生的振动、噪音以及电磁辐射究竟会不会对沿线居民造成影响?中国网的记者李小华询问施工人员。

对此,兰州市轨道交通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环境与设备处等相关部门测定,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沿线环境振动敏感目标112处,预计共有55处存在振动超标现象。他们将对超标的55处振动敏感点共14040单延米的轨道安装轨道减振措施,确保各敏感点的环境振动均可达到相应标准。在噪音污染方面,据预测,沿线共有18处超标敏感点。根据设计,将对15处敏感点中的14处风亭加长风道内的消声器;10处敏感点中的10处风亭将调整其位置及布局。通过以上措施,可使敏感点处环境噪音达标。

针对电磁污染,市环保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轨道交通工程均为地下线,沿线居民电视信号基本不受电力机车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干扰。工程设置2处主变电所,其中西部主变电所设置在西客站附近,东部主变电所设置在五里铺站附近,30米范围内均没有民宅、学校、医院等敏感点。

随后,南海网的记者刘晔说,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在施工过程中要两穿黄河,这是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请问会不会对黄河干流的水质产生影响?

对此,轨道交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工程以区间隧道的形式通过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自备水源,但对于距离较远的水源井区间隧道不影响黄河水对其的补给,对于距离较近的水源井区间隧道的阻挡使其过水断面有所减少,因此,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不会对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自备水源的供水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工程区间隧道盾构段和浅埋暗挖法施工段不需要大量降低地下水位,所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治污转入常态管控兰州稳定退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10大城市

随后,采访团来到兰州热电公司,据了解,近年来,兰州热电公司积极向国家和省、市环保政策靠拢,配合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而进行了多项改革。“谁污染,谁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一位在兰州热电公司工作多年的人士评价道:“无论力度还是广度,这场治污攻坚战都是史无前例的,也显示出了兰州市委、市政府治污的勇气和决心。”据悉,兰州市将投资3.7亿元在10月31日前完成对城区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110MW机组、国电兰州范坪热电有限公司2×330MW机组、新建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110MW机组脱硝设施。

按照兰州市政府下的《兰州市2014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确定目标,2014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突破300天(新标准达到200天以上),稳定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PM10年均浓度下降3.5以上,PM2.5年均浓度下降2以上,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3以上,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下降2以上。

为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兰州市在今年的治气方案中,推出了一条新举措,通过划定打造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逐步探索大气污染防治的常态化路径。为综合治理我市大气污染,我市启动了重点企业污染深度治理项目,实施工业污染管控措施;大力治理扬尘污染,创建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区;加快企业“出城入园”,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推行清洁能源改造;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完成机动车环保检测联网实施方案;加快水污染治理项目步伐,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在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网格化管理”也是一个热词。何谓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就是纵向贯通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楼院,横向覆盖各部门、各服务窗口的城市管理模式,它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的层级化、常态化、制度化。

目前,今年下达的63个减排项目,已建成35个,已开工实施24个,已确定方案即将实施4个。经初步测算,上半年我市可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为126.51吨、5423.59吨、2231.9吨、130.3吨,可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1.6、52、891.3、151.8。据了解,今年前5个月,全国74个新标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月排名中,我市分列第24、40、48、62和63位,稳定退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10大城市行列。

智慧兰州下的“三维数字社区”方便群众幸福万家

最后一站,采访团来到兰州市三维数字管理中心大厅,6块显示屏同步清晰地显示着兰州市的城市面貌,小到街道里弄,大到山河湖泊。据了解,这面显示屏可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视频监控,并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实现对各类高清标清信号的多模式拼接,为整个中心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兰州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是兰州市委、市政府以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为目的,按照“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总体要求,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以“全国先进、全省一流”为建设标准,承担全市信息化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12345”民情通呼叫热线、三维便民服务网网格化管理、网上信访、应急指挥等的运行管理、检查考核和督促落实。

目前,兰州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已整合了语音、视频、业务和数据四大资源。其中,语音资源的整合是对兰州市47部公共服务热线和生活服务热线,整合于“12345民情通热线”,通过拨打这部热线,就能享受周到的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视频资源则实现了兰州市公安、城管、交通、环保5万多个监控探头的全面对接整合,形成资源共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