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甘肃兰州:牛肉面馆补短板小微企业唱大戏

发布日期:2016/11/17 1:18:52 浏览:1438

牛肉面“伴侣”有相声、创业贷款“一条龙”、产值大户钢企“痛”遭停产……2016年,这些听起来都很“悬”的事,却一一发生在了兰州,带来这一系列变化的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决定着兰州转型发展、长远发展速度与成效,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空对空,更不能从理念到理念。”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说。2016年,无论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牛肉面,还是针对兰州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兰州市委市政府都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丝路重镇兰州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一个“一带一路”沿线更具活力的兰州正敞开胸怀,迎四方宾客的到来!

供给质量“补短板”“牛大”不再蹲着吃

“以前我都是在相声馆里说相声,而现在牛肉面馆成了我说相声的‘主战场’。”兰州相声演员袁超说。

宽敞的店面、特色的装修、时不时传来的逗笑声……袁超工作的地方,环境舒适且具有兰州特色。不同的是听相声的观众,每人面前都放着一碗牛肉面,这里就是兰州阿拉兰牛肉面馆。

“我家附近有好几家牛肉面馆,味道都挺好的,但是环境太差了。这几天外地有朋友来兰州,我就带他们来这里品尝地道的兰州牛肉面,挺有面子的。”正在阿拉兰用餐的市民王先生说。

很多“老兰州”人,有着和王先生一样的记忆。过去,由于牛肉面馆经营环境较差、产品和服务单一,“蹲在门口吃面”是兰州最为常见的场景。然而,近两年来“蹲着吃面”的牛肉面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装修极富特色、文化气息浓厚、价格低廉的新店。

一场以破解“蹲着吃面”为主题,补短板、提高供给质量的改革“大戏”在兰州上演。创业创新政策使一批青年人投身牛肉面行业,为其带来新鲜血液;新技术把牛肉面从实体店搬到了互联网上。同时,在兰州市商务局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一些牛肉面企业在本土完成升级,并向外快速扩张。

统计显示,5年前,全国的兰州牛肉面馆仅有几千家,如今国内的标准化兰州牛肉面馆已经达到2.6万家。部分企业瞅准“一带一路”构想带来的商机,已经走出国门,把牛肉面馆开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兰州市商务局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兰州市的牛肉面餐饮企业已达到1200多家,年营业额20多亿元。

兰州牛肉面产业的改革变化,只是兰州市补短板、提高供给质量的一个“样本”。兰州市委、市政府对11类生产性服务业和10类生活性服务业分别提出了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全面构建“大三产”发展格局,以牛肉面行业为代表的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完成了行业发展理念、规模“由旧到新”的升级换代。

从供给侧发力,扩大生产领域的有效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加强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以此增强全市经济增长质量和动力的供给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上半年,兰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5.68亿元,增长8.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和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1.19亿元,同比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2∶35.4∶62.4,第三产业比重较2015年提高2.4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呈逐步优化态势。

金融后盾鼓励“双创”“万企计划”力降初创“死亡率”

崔春燕是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东果园村村民,原本经营着一家小超市,销售烟酒、日用百货,由于超市位置好,村里流动人口多,生意一直红红火火的。

去年,崔春燕扩大了超市规模,但是因为流动资金紧张,铺货困难,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她四处筹钱想要补上经营缺口,但都是杯水车薪,直到她从朋友那里得知,兰州有扶持便民店的“万企计划”,可以无息贷款10万元。

崔春燕得知后欣喜若狂,立马前往兰州市七里河区就业局详细了解申报流程,并进行了申报。符合“万企计划”初创企业信用贷款要求的崔春燕,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期限两年的无息贷款就拿到了手。

兰州市制定了“1 8 7”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体系,即在梳理全市人才引进、万企计划、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工作的基础上,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从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初创企业授信难、融资难、存活难是全国性难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兰州,初创企业的死亡率更高,严重制约大众创业的积极性、持续性。”兰州银行董事长房向阳说,“创业之初,创业者更需要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所以‘万企计划’在兰州应运而生。”

“万企计划”是兰州银行结合“双创”及多年来支持中小微企业研究出的新思路,也是甘肃省金融机构支持创业的方式之一。通过贷款审核、实地调查、签订合同、授信等多种方式,金融单位可以控制住风险。用扶初、扶优、扶高的原则,除能扩大了创业面外,还可根据消费需求,用市场自身的优胜劣汰规则调整结构,挖掘创业者潜能,产生新产品、新模式,激发更多的创新和创业。

在这个模式上,兰州银行还提出了“千商计划”、“千户小微”、“千店计划”,为崔春燕这样有能力的创业者解决初创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2016年上半年,“万企计划”贴息贷款业务累计共发放贴息贷款1113笔,发放金额1.8183亿元,其中为小微企业发放827笔,1.4805亿元,安置就业人数7775人。

另外,兰州市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和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全市已有新三板成功挂牌企业17户,已拨付113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目前,全市已有41家中小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融资总额达51.37亿元。

在创业者关注的行政审批环节,兰州市也积极作为,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通过编制兰州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共梳理出30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中介服务事项8项,保留22项。同时,探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81的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一口办理”,办理时间由过去的近1个月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

“真没想到,证件办理速度这么快。”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政务大厅里,小刘已经从大学毕业生转变成为一名“创客”。在商事制度改革后,城关区实行一站式政务服务,办理时限大大缩短。2016年上半年兰州市各类新型众创空间达到66家,新增市场主体20384户,注册资金470.76亿元。

同时,为鼓励“双创”,兰州市委、市政府还提出了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创新发展平台,制定了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目标和举措,并列支500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基金,支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资担保增信平台,为61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585亿元。

其中,科天新材料等8户企业入围甘肃省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累计入围企业达28户,占全省总数的48.3。2016年上半年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完成137.5亿元,增长13.6,占GDP的比重达到13.8。

下一步,兰州将以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快产业孵化,建设航天科技、生物工程与食品、先进制造、新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研发中心,打造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化解过剩产能本土企业“痛而后生”

走进酒钢集团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厂区,以往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已无踪迹,两台高大的转炉和连铸机寂静地矗立在空荡荡的厂房里,这个距离甘肃省会兰州最近的钢铁企业在钢材价格“断崖式”跳水的背景下,关停了所有高炉。

“去年年底,每吨钢材跌到1600元的时候,已经跌破成本价,榆钢生产的产品边际效应甚至达到负数,生产得越多赔得越多。”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助理管敬忠表示,“钢材卖成白菜价,从一句戏言变成事实。”

据兰州市工信委有色冶金建材处处长秦敦介绍,截至今年8月,兰州市三大钢铁企业及下游产业链企业,已连续亏损达到一年左右。面对此种境地,钢铁企业去产能已经形成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全面共识。

酒钢作为甘肃省钢铁行业“龙头老大”,他们的去产能情况格外引人关注。据管敬忠介绍,在巨大的价格鸿沟面前,榆钢一期工程100万吨产能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初全部关停。不但如此,二期260万吨产能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底停产进行维护性检修。

记者随后从兰州市钢材市场销售端了解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了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局,受访的绝大多数钢材销售企业目前均处于半歇业状态,不少销售钢材的企业已经转型承揽土石方业务。

对于企业而言,去产能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他们更懂得痛而后“生”。

如今,尖锐的供需矛盾让钢铁企业意识到,抱紧多元化市场依旧可以让企业“绝处逢生”。目前,榆钢已经投资开建兰州钢结构制造基地项目,产品主要瞄准超高层、大跨度、工业化建筑等钢结构及市政桥梁钢结构。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解决600人就业。

管敬忠介绍,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榆钢一期100万吨产能将来计划转移至海外,二期260万吨则通过内部深化改革,提升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伺机高水平恢复生产。

针对兰州传统产业和高污染产业比重偏高、产出效率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的特点,兰州市严格按照国家和甘肃省关于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积极作为,寻求突破。

目前,钢铁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和30吨以下炼钢转炉;电解铝淘汰200KA以下预焙槽;水泥淘汰全部立窑,淘汰日产1000吨以下干法生产线;淘汰工艺装备落后、

[1] [2]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