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秘丨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你会是下一个被并购的公司吗?

发布日期:2018/10/9 21:28:45 浏览:639

秘丨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你会是下一个被并购的公司吗?

中国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一个人花了430亿美元,换成人民币也就是2924亿,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农药公司,震惊了世界!

这次收购就是中国化工干的,收购对象是先正达,完成这次收购后,中国化工成了全球化工界四巨头之一!!

有人说,这事跟我啥关系??很认真的告诉你,你吃的粮食就是“先正达”培育的!还有你戴的3M口罩是“3M”造的,吃的阿司匹林用的医疗器械是“拜耳”造的,就连穿的衣服涤纶布料都是“杜邦”造的,……而这些公司都是化!工!企!业!

展开剩余94

所以说,中国化工的此次收购,完全决定了中国化工行业在世界的地位。而这次收购的负责人你可能都没听过,他就是中国化工集团的总经理:任建新。

这个国际巨头的掌门人兼创始人,干了30年竟然没有一毛钱的股份,据媒体报道几年前他的年薪才22万人民币。

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16中国商界领袖名单中,任建新排名第五,前四名是马化腾、任正非、张士平和马云,随便一个人的身价可以就秒杀几千几万个任建新。

抵押家产借钱创业,第一单只赚2毛

任建新可以称为“团派”企业家。这不光是因为当年只有27岁的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团委书记任建新作了一个重大决定——“下海”,也是因为他还获得过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成名早,年纪轻,便是人们对少壮时任建新的认知。

1958年,任建新出生在甘肃兰州,跟同龄人一样,文革时期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考到了兰州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位于兰州的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

1984年,一次偶然的出差开会让他发现,中国每年因锅炉结垢而多消耗800万吨的煤,当时一年的煤炭增产量才1600万吨,而化机院的获奖研究成果“Lan—5”硝酸酸洗缓蚀剂却仍然锁在保险柜中对外标价250块钱出售,也是没人问津,因为当时清洗市场技术一片空白。

任建新就想买下这项技术去创业。一个很简单的想法,让任建新放弃了机关工作、带领7名共青团员,以个人财产为抵押借款1万元,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专业清洗公司。还立了军令状:如果失败,将家产变卖作为补偿,另外自愿将职务降一级,工资降一级。

技术问题搞定后,任建新发现没人相信这个技术行。蓝星开展业务到矿区,他们在矿上的广播中做了这样一则启事:从兰州来的共青团员学雷锋做好事,免费为矿工清洗家中的茶壶水垢。

为了推广出去,带着人跑去给矿工家里清洗茶壶,没想到旧茶壶被他们清洗的白白净净。有个老太太看这群小伙子也不容易,就给了任建新2毛钱,这成了蓝星的第一笔收入。

蓝星很快在矿上出了名,在洗茶壶之外,他们开始为矿上的换气设备、工业设备等清洗水垢。后来矿上的领导知道任建新能清洗污垢,就找到他说,矿上有台锅炉,差不多快报废了,你们清洗下,成了有报酬,失败了就当报废。

资料图

有生意送上门,任建新立马开工,连夜清洗,不出意外,真的让“废锅炉”起死回生了,这次他赚了1900块钱。

1986年以后,蓝星因为成功完成了几套大型设备的清洗而名声大噪。当时山西化肥厂有一套引进的合成氨装置需要清洗,国外公司洗了半个月达不到要求,最后束手无策。而任建新带领的蓝星突击队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洗净了第一根24英寸氧气管道,除锈率百分之百,腐蚀率仅为一克/平方米小时,德国专家鲁奇在管道上写下OK的照片至今还出现在蓝星集团的宣传册上。

有了成功的案例,任建新在煤炭业出了名,第一年下来,这个新成立的蓝星公司赚了24万,任还清了化机院的1万借款。此后几年里,蓝星迅速扩张,几乎承包了整个行业的清洗,为此,《人民日报》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任建新和蓝星集团。

在兰州,只要提到蓝星和任建新人们会非常自豪地说他是我们兰州人,而任建新也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他先后当选为甘肃省政D委员、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蓝星的专业化工业清洗推广到石油、石化、冶金、电力、航天等各大工业领域。

兴业报国:拒绝将蓝星私有化

蓝星的创业国家只是提供了1万元的贷款和一项专利技术。

虽然蓝星发展如此神速,兰州却让任建新感觉到一种地域的束缚。早在1992年,任在一次与中层干部的交谈中说,“蓝星总部要搬到北京去,不仅是北京,还要在国外建立总部。”在场的年轻人无不震撼。

在这之前,中国的工业清洗一直被国外垄断,直到任建新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任建新先是清洗茶壶,再清洗锅炉,后来还清洗输油管道,最后还承包了“神舟号”火箭的发射设施,几乎承包了整个行业的清洗,直接将外国同行扫地出国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蓝星的规模资产已经达到了数亿元,当时正是国企改制的时候,很大国企都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但是任建新没有一点改制的意思。

有人就找到他说,赶紧将蓝星私有化。任建新想了想说:创始资本是国家的,公司理应100国有,蓝星的目标是“兴业报国”,国有还是私有,对这个目标的影响不大。

1995年蓝星清洗上市后,总部搬到了北京。任建新就这样放弃了成为中国首富的机会,他不仅不要钱,还给国家帮忙解决问题。

在来到北京的最初五年中,任建新埋头做事,相当低调,甚至在媒体上不做任何报道,他给下属的命令是“少说,别张扬,多干实事”。

当时很多国企都处于亏损的境地,政府不管拨多少钱都填不上这个窟窿,有一个膜科学研究院就是典型,国家每年给该研究院拨款,期待它能在反渗透膜、纯净水过滤膜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但一直没有起色。

任建新就收购了这个研究院,接手后对干部撤职,结果上面的人不满意,部分职工还闹事,最后没办法只好“分手”。

1996年,还没来得及到北京的新办公室上班,任建新就直奔西星火化工厂实施并购。并购星火在蓝星内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星火资产规模比蓝星大许多,而负债率200,企业早应破产;另一方面,星火地处山沟之中,交通不便,职工家属超过1万人。

这次他不像上次那样去了就撤职,他先以工作组组长的身份展开调研,摸清底细后任建新发现,国家其实在星火有机硅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仅13年计算试验开车28次,每一次的开车成本近500万,总共花费1.4亿。

找到了企业的病症,挖了100多个国内国际专家进行核心技术的研究,5个月后,试车成功,第二年,企业就盈利。

像这样的收购还有很多,全是负债累累的企业,任建新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快要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让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多赚钱。

在前后一百多次的“转危为机”中,蓝星成功进入化工新材料领域并发展成为行业老大,企业资产突破了200亿元大关。

在成功之后,任建新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却面临着一个选择。许多人认为,蓝星实质上是私有企业。是否将蓝星私有化?其实,蓝星的创业国家只是提供了1万元的贷款和一项专利技术,并无实际投入,但在政策上国家却给了蓝星巨大的支持,领导们也给予了任建新前所未有的信任。

任建新对改制兴趣并不浓厚。但是为此,与任建新同时创业的伙伴们先后离开了他。

2002年,他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希望组建中国化工,“中国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但却没有中国化工,化工部解散之后化工企业分散各地,加入WTO之后如何与国外企业竞争”,随后起草了关于组建中国化工的报告上报国家贸委和中央企业工委。

2004年,化工部撤销后,国资委以蓝星集团和昊华集团为主体组建成立中国化工集团,任建新成了新集团的总经理。

不要政绩要业绩,把外国大企业统统收购

当时的中国化工已经是中国的老大,任建新把目光瞄向了国外。但当时的水平还是有点低的,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这种水平,只有收购这一条路可走。

但是当时中国收购外企的情况并不怎么好,TCL和明基的收购都遇到了挫折。这时再谈收购,舆论几乎是一面倒,没有人支持。任建新顶住了这个压力,他不要政绩,只要业绩,只有收购才能让企业快速的走出去。

在收购全球第五大轮胎生产商、意大利的倍耐力时,任建新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收购套路: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

西方信奉凯撒大帝的“我来,我看见,我征服”,中国则讲求“仁者爱人”。将这两种思想结合,用中国的仁爱去征服西方企业。

在收购倍耐力的新闻发布会上,任建新谈论自己对意大利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并用意大利咖啡招待所有来客。他对收购企业的高管说:“我是你们的老板,但你们是我的老师。

而且任建新保持了耐力品牌的完整性,留住了原有的管理层,就连董事会成员有一半都没有离开。如果是美国企业收购的话,董事会成员肯定都会卷铺盖走人。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蓝星集团公司每一次的曝光都格外引人注目。2006年初,并购法国安迪苏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同年10月,全资收购法国罗地亚公司有机硅业务,从而使蓝星的有机硅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前三。据法国媒体称,两次并购之后的蓝星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企业。

用这种“和文化”,任建新带领中国化工先后收购了全球第7大农药生产商、以色列的马克西姆——阿甘(Adama)、欧洲最大光能板生产商REC、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瑞士摩科瑞能源进行战略投资等。

任建新说:“资本运营是最高级阶段。企业能否让资本市场认可,是检验企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投资者对企业的估值高于你收购时的价值,说明我们的收购和整合是成功的、增值的,是有相同效应的。”

蓝星旗下3家海外公司的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蓝星有机硅国际公司2007年1、2月实际销售收入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5.01,尤其在签署收购协议之后,该公司获得了法国空中客车、雷诺汽车等公司的大额订单,充分说明了客户对蓝星公司管理和运营的信心。

如今,任建新执掌9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业,以及超过100家子公司。

做大做强,任建新做到了。但是他没有要任何回报,心甘情愿、默默无闻为中国做着这些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们这一代人,内心总有一种兴业报国的情结。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