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旅游景点 > 正文

兰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打造“山水兰州”支招

发布日期:2016/4/8 16:02:46 浏览:584

兰州人的山水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首席记者马军摄

山是绿的,水是清的,远山上有神秘而诱人的亭台楼阁,偶尔有钟声响起,水上有游船划过,岸边游人如织……提及山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幅水墨图。从兰州市一版总规的“山山相望,滩滩相连”,到二版总规的“牵山引水,一带串多区”;从三版总规的“一河两城七组团,三大绿廊贯城区”,到四版总规的“山水名城、宜居之家”,兰州人的山水梦正一步步走近。时间进入2016年,这一山水梦开始有了强力推行的势头——“做好山水兰州规划建设。这是兰州恢复生态的过程,我们将利用水源地项目建设,进行科学谋划,加强河洪道整治,以及生态水系主要渠道的建设,打造‘山水城市’。”1月16日,市长袁占亭在相关会议上表态。1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海燕提出,兰州今后要着力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相关方面要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这一“着力”标志着打响了建造“山水兰州”的“战役”。“战役”打响了,如何做到“狠、准、稳”,如何让“四版规划”从蓝图成为现实?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3月21日起,政协兰州市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相继开幕,“山水兰州”成为热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情高涨,在低头沉思、抬头见喜间,为这座城市的未来走向支招。

第二水源地建设引出“山水兰州”

连日来,市人大代表、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曹军十分忙碌,他不是游荡在山水梦里“指点江山”,就是在专题研讨会上激烈辩论。昨日,记者问及“山水兰州”,曹军眼前一亮——“其实从大年初二开始,一帮子工程师们就已经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了。”

2015年9月18日,备受期待的兰州市第二水源地项目工程正式开建。该项目完工后,除保障市民日常用水需求外,还有大量的剩余。那么,这些富余的优质水该如何利用?城市决策者和规划专家们惊喜万分,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剩余引水量实施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山水兰州。

“过去南北两山绿化用水问题主要靠黄河水提灌,成本非常大,这次兰州市第二水源地建设,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第二水源富余的水资源,沿南环、北环路建设输水管道,而且不用提灌,直接就解决了南北两山用水的问题。”曹军说,还可以选择南北两山的湖泊、库区,通过“海绵城市”理念解决两山防灾问题,而且这些储存的水也可以用于浇灌两山绿地。通过两个“绿环”水系的建设打造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彻底改变生存环境。

要将“山水城市”标签打造成城市的绝对吸引力,就必须融入文化元素,曹军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山水意境融入城市建设当中,从而使整个城市空间充满诗情画意。”

遍布城区大大小小的各类排洪道,曹军和他的规划团队也提出了新的思路,“目前中心城区的81条排洪道并没有连通,如果通过南北环的水系连起来,若干年以后将形成常流水。其中的15条排洪沟既可以通过第二水源设施引水,也可以通过黄河引水,形成大小环道。而位于南北两山高海拔地区现有的6个水面,过去是引入黄河水,基本上是死水。如果再新建7处蓄水设施,将形成13处湖水面,不仅增加了山地的景观,而且还组成了多水源供水,到时候将形成山水相依,水绕金城的美丽景观。”

围绕黄河做一篇大文章

谈及“山水兰州”,刘有录不能少。

在我市“山水兰州”决策出台之前,作为兰州城市生态水系规划与建设创始人,他已研究这项专题几十年,他的相关提案是曾经的政协会亮点。

按照兰州四版总规,兰州城区被划分为一河两岸三心七组团,刘有录建议,在七个组团中分别建设一个湿地公园:北滨河路西沙黄河大桥东侧湿地,面积251亩,定名为黄河古遗迹公园,主要表现黄河古遗迹文化;南滨河路西固热电厂沉淀池北侧湿地,面积218亩,定名为黄河古生物公园,主要用声、光、电等形式表现黄河象、恐龙的演变等;南滨河路马滩湿地,面积317亩,定名为黄河农耕园,主要表现古代农耕文化、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及二十四节气等内容;北滨河路中心滩湿地,面积218亩,定名为感恩黄河公园,主要表现黄河哺育的大地、华夏儿女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与《黄河母亲》雕塑遥相呼应;南滨河路滩尖子湿地,面积693亩,定名为黄河源公园,主要表现黄河源文化、黄河流域九省区典型文化。

同时,利用黄河风情线现有的主题景点,并选择面积20亩以上200亩以下的湿地,建设9个主题景园,打造一个完整系统的文化景观长廊。这9个精品主题景园分别是:大禹文化园、游牧文化园、中华文字大观园、陶艺公园、敦煌文化园、丝路风情园、黄河古渡园、龙园、水车博览园。

此外,刘有录还建议在西固公园、仁寿山、索道云峰、马滩、宛川河建设五个世界级的音乐喷泉工程,以及通过建设黄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水博会等方式,做足黄河文明的文章。

打造南北两山八大景点

实施“山水兰州”的决议出炉后,我市多个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也做了专项规划,旨在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两山风光带和环城森林公园。采访中,政协委员、指挥部副指挥张丽霞为记者详尽介绍了规划。

足以吸引人眼球的是,指挥部在做好“绿地系统提升改造,优化生态景观结构、丰富植被种类与群落层次”的基础上,魄力十足,将在中心城区南北两山打造景观各异、功能突出的八个景点,形成沙山栖凤、桃园仙境、天斧沙宮、九州览胜、白塔层峦、华林掩碧、兰山烟雨、五泉飞瀑的美丽画卷。如此,与“百里黄河风情线”相呼应的兰州山水景色定将成为兰州旅游第一品牌。

把南河道纳入黄河风情线建设体系

记者看到,市民盟在《关于巩固南河道治理成果和提升南河道形象的提案》中言辞犀利:南河道改造始于2005年,有一定成果。近年来,由于管理维护跟不上、不到位等原因,南河道的治理成果正在削减、消失,正在走回头路。长此以往,将会前功尽弃,相信这是包括各级政府,谁都不愿看到的景象。

多方论证后,市民盟建议有关部门聘请水利方面的专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南河道不断流;加快正在进行的雁滩地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项目,从源头上解决排污问题;贯彻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五里铺排洪道通过全沟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截留污水进污水管网等措施,使其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采访中,很多专家建议,一定要将南河道改造纳入黄河风情线建设体系,统一管理,解决管理经费不足及标准混乱的问题,共同打造兰州的外滩风尚。

打造“两山一河”城市夜景

政协委员黄汉伟在相关提案中建议,对兰州市现有景观段、景观点逐步进行提档升级,特别是城关黄河大桥至小西湖大桥既有景观的精致化、高档化、特色化;对“两山一河”公园、重点楼宇、街道等,实施系统亮化;适度延长“两山一河”有关公园的开放时间;开通夜间兰山、白塔山等公共交通线路,使市民和游客能够更便捷地到达;改造现有的夜市,形成连片、特色化的商业区域,打造“夜经济”,和景区形成呼应。

提案称,在推进中一定要加强宣传引导,使市民、游客能够更多地知晓、体验兰州夜景观。兰州晚报记者张鹏伟王晓刚

记者手记

让“山水”留住游客

采访“山水兰州”专题不易,因为决议出炉不久,很多专家还没有来得及系统思考这项“想得美做起来难”的工作。

除了文中提到的点滴,市生态建设管理局称将在2016年创新提升黄河风情线景观,政协委员李晓远提出举办“山水兰州、宜居城市、活力城市”论坛,政协委员李敏智建议做好兰州城市水源取水口模型试验……

提及“山水兰州”,偶遇的市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刘军对记者说,青岛、大连的滨河大道以前都是小道,两边也都是石头滩,商业开发后竟变成了景观大道。兰州可以借鉴,从城关开始将滨河路修到什川、再修到青城,整条旅游线路往返约120公里,两边做好休闲、观光、住宿等的配套,只要政府“准了”,项目完全可以搞市场运作,可以做得很漂亮。此外,还可以在兴隆山等地打造国际品牌的山地自行车赛,以此推动“山水兰州”品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在水在,山水中有何物才是其能否灵动的重点。只有当山水间内容“丰满”了,兰州才能留住游客,而不再只是一个路过和出发的城市。

采访中,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对“山水兰州”有话要说,建言的同时也有一个共识:做好这项大工程,必须得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式的领导带头才能完成,如果参与者依然是“混日子”的姿态,就会成为一个烂摊子。

兰州能否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真正的山水城市关乎城市命运,任重而道远。兰州晚报记者张鹏伟王晓刚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