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百姓生活 > 正文

《金城兰州》破局“网络跟播”定式

发布日期:2016/3/5 5:19:34 浏览:568

(文/宋观)日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了纪录片《金城兰州》的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化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主席仲呈祥,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效礼,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等10多位专家学者。研讨会上,凤凰网副总编辑、凤凰视频总编辑张剑锋对“《金城兰州》全媒体热播现象”的解读,引发了广泛关注。

凤凰视频:从破茧领跑,到垂直破局

一直以来,无论是艾瑞、美兰德等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还是在视频纪录片界的口碑中,凤凰视频都是“互联网纪录片业”破茧以来的领跑者。2015年,凤凰视频发起“创·纪录运动”,更是被业内媒体视为“全民纪录元年”的起点。2016年,凤凰视频在筹备第二届“创·纪录运动”的同时,又在“地方纪录片”这一垂直领域实现了全媒体传播的新破局——继2015年全网独播《河西走廊》后,再度牵手伯璟,全媒体领衔独播《金城兰州》,开辟了“地方纪录片”全媒体传播与收视史上的新局面。

兰州协会

(凤凰网副总编辑、凤凰视频总编辑张剑锋为“创·纪录运动”致辞)

据凤凰视频纪录片频道公开的播放数据显示,“从2016年2月15日到21日,《金城兰州》在凤凰视频的播放数据总量高达806.9万,其中第三集的单集播放量更是高达215万”。对于这一热播背后的规律,张剑锋在本次研讨会上特别提到了“网络首播”价值:“《金城兰州》第一集正月初十在凤凰视频首播,第二天在央视播出,此类制作级别的纪录片选择在网络平台独家首发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出品方传播创新的勇气。”

同时,他还阐述了“网络首播”和“电视接力”之间相辅相生的关系。在他看来:“网络首播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可以让观众先睹为快,而后电视播出,又可让观众静静欣赏、细细品味,不乏仪式感。这种网络优先、多元生成、电视接力、各美其美,有助于形成网络、央视、地方电视台的多轮推广,最终达到梯次传播、波峰延续(网络波峰衰减时,电视波峰承接)的最佳效果。”

金城兰州:绝不仅仅是地方名片

据《金城兰州》的出品方伯璟介绍,该片国内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为一座城市写“传记”。而谈到该片的选题和内容价值时,作为多年致力互联网传播和视频纪录片探索的“媒体老炮儿”张剑锋,则坦率的评价道:“刚接到这个片子时,我是有顾虑的。最大顾虑,就在于一个城市纪录片,如何能让观众感兴趣,传播得更广泛。但这个顾虑,在我看到了片子后就打消了——原因很简单,除了精美画面,《金城兰州》里面有最朴素的人的情感。这个情感是国人共通的,超越地域的。当然,在凤凰播出之后所取得的效果,还是出乎了我们意料。”

兰州协会

(凤凰视频为《金城兰州》定制的全网独播主页)

回顾中国“地方纪录片”这些年的发展,无疑是曲折而又充满变数的。从早年偏向地方广告片的“伪纪录片”,到以《舌尖上的中国》、《河西走廊》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巡礼、地方文化带纪录片的兴起,“地方纪录片”正从形象工程成为老百姓文化餐桌上的一道正菜。著名纪录人陈晓卿曾在此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我觉得城市宣传片从它的目的性来说,不是纪录片。但是,我也比较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更多的城市宣传片开始有意无意地用纪录片的手法,来实现最终的影像。就算是摆姿态,摆的也不是以前那种了,我挺期待这种姿态的,这是纪录片的姿态。”

对于这一变化,张剑锋在会上结合《金城兰州》谈到:“作为一个城市的纪录片和宣传片,我更愿意它是纪录片,它绝不仅仅是名片。尤其是在目前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高楼大厦,钢铁混凝土的城市森林,那么,在这个急剧变革的年代,一个城市历史传承的DNA究竟是什么?千百年生生不息的因果逻辑在哪里?我觉得纪录片应该站出来,把中国的城市一个一个做下去,解剖中国式的城市样本,描摹中国式的城市群像,讲述中国式的城市故事,从这个角度而言,《金城兰州》只是开始。”

由此可见,对《河西走廊》到《金城兰州》这类地方纪录片凸显的内容价值,以及凤凰视频在全媒体领域的探索,“地方纪录片”背后潜藏的“地域性价值”被进一步发掘,呼之欲出的“新地域纪录片”概念,或将一举颠覆业内外对于地方纪录片乃至中国纪录片制作与收视习惯的固化印象,为中国纪录片的新破局,带来更多的启迪。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