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资讯杂谈 > 正文

兰州军区领导上高原勘察地形多次因缺氧晕倒

发布日期:2016/4/8 9:49:47 浏览:470

“班长负伤,除一炮手外其余炮手阵亡。目标,4309高地……”

随着上级考核组一声令下,只见一炮手马超独自一人背负20多公斤重的迫击炮和座板,连续奔跑400多米进入上级指定射击阵地。

经过测定目标距离,马超发现目标太远够不着。他略一思索,决定通过更换装药、增加药包量的办法,加大射击距离。

查射表、算诸元、装标尺,“一发装填,放!”只见炮管猛地一沉,炮弹直扑目标,首发命中!然而,强烈的冲击力损坏了炮管架,怎么办?只见马超没有犹豫,采取手托炮管进行简便射击的办法,又连续发射了两发炮弹,将目标彻底摧毁。而他左手的虎口被震开一道10多厘米长的口子,鲜血染红了炮管。

目睹训练中的这一幕,记者不禁肃然起敬。这一切,都在海拔4300多米的“生命禁区”完成。

马超,只是兰州军区官兵参加高原使命课题训练宁舍生命、不辱使命的一个缩影。昆仑铸剑,见证了全体参训官兵挑战生理极限的艰难探索,展现的是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血性虎气。

领导不畏生死,官兵们才会舍命相随??

要求士兵做到的,将军先要做到

初上高原,时任新疆军区某机步团团长的赵勇就立下“军令状”:必须拿下某新型装备打实弹这个难题。

高原开展新装备攻关,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谁先上?赵勇带领团党委“一班人”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成立常委攻关小组。赵勇亲自担任射手,政委担任车长,党委“一班人”白天组织部队训练,晚上加班加点攻关。

一个多月下来,常委攻关小组一举啃下“硬骨头”,并为全团官兵进行示范,让训练成果迅速在部队推广。高原缺氧、风吹日晒,党委“一班人”成为全团晒得最黑、手上茧疤最多的人。

领导不畏生死,官兵才会舍命相随。如今已是某机步师参谋长的赵勇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恶劣的高原环境凶险莫测,官兵们难免存在畏难畏险情绪。只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才能让部属心甘情愿地跟着你上高原涉险。

某步兵师师长董卫疆率领师团领导,在喀喇昆仑高原海拔5300多米的地域勘察地形,研究破解高原作战训练难题,曾几次因缺氧晕倒。某红军师政委时镇连续两年带部队上高原,与20出头的战士一起,在海拔四五千米的昆仑高原训练4个多月。

要求士兵做到的,将军先要做到!每年高原使命课题训练,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粤军、时任政委刘雷等领导,都深入驻训部队检查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常常一去就是半个月。

尽管军区没有明确要求,但所属的两个集团军领导机关依然把指挥所搬到了高原一线,将军与士兵同住野战帐篷,同在训练场研讨作战问题。第21集团军军长曹益民,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原寒区,率先组织实施联合实兵实弹演习。第47集团军军长张联义、政委徐德清,连续3个多月铆在海拔4300米的演兵场抓训谋战。

一味逞勇斗狠不是勇敢,军人血性源于过硬的综合素质??

“虎技”不精,“虎气”何存

某摩步旅警侦连下士于金虎身上发生的故事,曾在该旅驻训官兵中引发争议。

初上高原,该旅参加军区组织的一场实兵对抗演习。根据上级通报,该连派出于金虎带队前出执行侦察任务。行动中,他的手肘因在砾石上长距离匍匐,被磨掉一层皮肉。但由于他的指挥失误,侦察小分队暴露了行踪,导致全员“阵亡”。

于金虎“光荣负伤”执行任务失败的事,很快在官兵间传开。有人觉得,于金虎受领任务敢啃硬骨头,面对敌人敢打敢拼,是个有血性的兵。也有人质疑:指挥能力不足,非要硬着头皮上,这样的“血性”不可取!

无独有偶。另一场战斗中,担负主攻任务的十连对“敌”阵地久攻不下。连长张成勇急了,独自率队发起冲击,伤亡惨重。

“虎技”不精,“虎气”何存?发生在这个旅的两件事,在全体高原驻训官兵心头敲响警钟:一味逞勇斗狠不是勇敢,军人血性源于过硬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理性的血性”,兰州军区进一步加大战备训练的强度,开展经常性“考比拉”活动,调动激发官兵敢打敢拼、勇于争先的积极性;在训练中最大限度地设险局、危局、困局,让官兵经受各种考验,锤炼不畏难、不惧险、不怕死的过硬心理素质和战斗技能。

在前不久的一次演习中,某旅战士杨树森不慎一脚踏空,从5米高的云梯上跌落,他强忍着右臂骨折的剧痛坚持完成全部课目。他告诉记者:“如果没练好手中枪,面对‘敌人’如何挥洒热血。”

苦地方、险地方,锤炼军人血性的好地方??

在高原军事实践一线百炼成钢

“我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都想在使命课题训练中经受锤炼。男兵能做到的,我们也同样能够做到……”

去年6月2日,一封摁着11枚红手印的联名信递交到兰州军区某装甲旅党委“一班人”面前。原来,该旅通信连11名女兵向旅党委申请,要在一个月后的高原寒区使命课题训练中当先锋、打头阵。

在海拔4000多米高原行走,相当于平地负重20公斤。女通信兵完成一次通信要素训练,得背负一二十公斤重的通信线盘,对方圆数公里范围内数十个通信节点进行配置。

在“生命禁区”训练,其强度可想而知。对于常年坚守在三尺机台的女兵而言,她们的勇气从哪里来?

“苦地方、险地方,锤炼军人血性的好地方。”谈及此事,女兵牛舒鹤的话掷地有声。最后,该旅批准11名女兵全部上高原参训。

采访参加高原使命课题训练部队,这样的血性故事不胜枚举。演兵阿里高原,某特战旅担任目标破袭任务的官兵,在无地面引导、无气象资料、无投放标志的“三无”条件下,不顾自身安危完成实跳任务,创造了高原伞降训练的纪录;某旅不经适应直接开赴4000多米的高原,全程整建制机动1600多公里,期间官兵们克服了高原反应、保障无依托等困难,挑战机动距离极限……

谈及官兵在恶劣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战斗精神,兰州军区领导感触颇深:“艰险困苦的高原环境,是砥砺军人血性的‘磨刀石’。”使命课题训练展开之初,为了把血性基因注入官兵血脉,军区坚持用喀喇昆仑精神和老高原精神砥砺熏陶官兵,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等口号,开展主题演讲、战争电影展播、战斗格言征集等活动,提升官兵的“血性指数”。

在高原军事实践的舞台上,全体参训官兵百炼成钢,有力推动了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前不久,兰州军区部队在高原组织了一系列实兵实弹演习,官兵们一往无前、敢打必胜,打出了部队的血性虎气,宣告第一个周期的使命课题训练圆满收官。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