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下设单位 > 正文

毕业于1956年兰州一中那些烙着时代印记的青春可还在?

发布日期:2016/10/14 11:58:29 浏览:770

毕业于1956年,兰州一中那些烙着时代印记的青春可还在?

校友参观校史馆。

1956届校友和兰州一中师生合影留念。兰州晨报记者赵鑫远摄

每到开学季,无数人就会想起自己青春年少、初入校门的情景。母校、同窗、恩师,伴着时光一起走过。

在共和国建国初期,刚刚成长起来的一批少年踏入兰州一中的大门。在那个除旧迎新、生机勃勃的年代,新的希望刚刚展开,少年们满怀热情地度过了中学时代。

60年转眼过去,1956年毕业的翩翩少年已是满头白发,他们重返校园,重温美好。那烙着时代印记的青春,愿你我共读。

当年济济满堂优峥嵘年华逐上游

1953年7月,15岁的李思孝从陇南礼县的初中毕业,他和两个同学打算考当时全省最好的中学——兰州一中。7月26日,他们从礼县出发,徒步走到天水后,又辗转坐上了火车,7月31日下午才到兰州一中,赶上了最后的报名时间。

当时的兰州一中古香古色,一进校门是一个小院,穿过过厅又是小院,过厅两边是校长办公室和校务办公室,小院的东边是主校区。操场边有一排沙枣树,每到5月,校园里弥漫着淡淡的沙枣花香,沁人心脾。

在兰州一中的三年里,李思孝踏上了人生道路上第一个里程碑式的平台。一进入这所中学,他就感受到了良好的学风,每天按时起床,没有人睡懒觉,按时出操锻炼身体,所有学生每天上晚自习,没有人缺席,这样的学风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奠定了一生奋斗的基础。

老师们各有优点,让学生在时隔60年后还能准确记得他们的名字和课堂上的点滴。教几何的陆法伍老师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几何定理准确无误地告诉学生,徒手画圆,讲课幽默风趣;教语文的宋老师用体验式欣赏的方式讲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教外文的刘静老师说一口标准的俄语,踩着高跟鞋和学生们用俄语对话……

数学老师张昌绪经常出一个题目让大家讨论怎么解决,同学提出的解法不管错与对,都会鼓励学生“想得很好”。对了,他会说明好在哪里;错了,会说这个想法其实不错,但是疏忽了一处或者误判了哪里。这种教学方式被学生魏庆鼎牢牢记住,并在他任教北京大学时常常采用。

优秀的老师,培养和引领出了大批优秀的学生。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都很差,但学生们的学习精神却是惊人的。冬天没有暖气,教室前面有一个火炉,但室温还是很低,放在桌子上的墨水都结了冰。大家的脚冻得有些麻木,但没有人在上课时跺脚,都认真听课。

最令宋远佞感怀的是学校的图书馆,这在当时学生们的心中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第一次进入图书馆,宋远佞被排列整齐的书架和数量巨大的藏书惊呆了。在这里,宋远佞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大家最喜欢的是《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等画报和杂志,新刊一到,学生都涌到图书馆借书,生怕慢一步就抢不上了。

《毕业于1956年兰州一中那些烙着时代印记的青春可还在?》相关参考资料:
兰州一中、g20杭州印记、龙的印记、轮回印记、鸿蒙印记、青春的的印记、1956年、封神印记、风之印记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