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旅游景点 > 正文

2016兰州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日期:2016/4/11 12:55:01 浏览:3491

新区新兴增长极,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绿色低碳新兰州,着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着力增加广大群众获得感,着力打造向西开放新优势,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展示新作为。

在工作中更加崇尚创新,把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以创新带动增长动力转换,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催生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之花在兰州大地盛开。

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协调,紧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统筹好稳增长与调结构、供给侧与需求侧、抓存量与抓增量、补短板与做长板、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工作中更加倡导绿色,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治理环境污染,强化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守护好青山绿水,建设更有特色、更具魅力的美丽兰州。

在工作中更加厚植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向西开放和向东承接,发挥好综合保税区和国际港务区的功能作用,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工作中更加推进共享,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到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集中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力量,化解民怨、实现民愿,让全市人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引擎,突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高标准打造兰州新区产业孵化中心,构建“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园”全产业孵化链条,力争入驻100家研发服务机构、100家在孵企业、10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培育壮大高新区、经济区等创业孵化产业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推广城关区“双创”试点经验,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平台。提升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办会水平,运营好兰州科技大市场。启动兰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使投资基金组建工作。组织企业申报兰白科技创新驱动基金。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户。鼓励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探索与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人才、技术、信息、产业开发等方面合作的新模式。

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制定出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致力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和新的消费热点。实施“电商增效工程”,支持三维商城、丝路电商等本土电商平台加快发展,建设100个以上三维商城线下便利店。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继续办好国际跨境电商物流大会,引导企业搭建保税商品O2O直销平台和本地电商跨境支付结算平台,申报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着力构建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发展格局,建设以北龙口、毅德、瑞鑫等物流园区为支撑的大市场集散交易平台,以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为支撑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以香都进口商品城为支撑的境外商品集散交易平台,以国际港务区、综合保税区和口岸建设为支撑的多式联运平台,以软通动力为支撑的跨境贸易电商物流平台,以大数据共建共享为支撑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实施一批专业市场出城搬迁改造。推进兰州银行上市工作,鼓励发展新型金融业态。举办重点展会60多个,实现交易额8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着力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重点产业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200亿元。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增信平台,为100户企业融资4亿元以上。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计划,重点培育50户,实现挂牌20户。落实国家“去产能”产业政策,整合重组一批“僵尸企业”。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旅游收入增长30。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展“美丽兰州·2016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年”活动,继续办好黄河风情文化周等文化旅游品牌节会,举办首届黄河母亲节暨黄河母亲雕塑建成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推动黄河风情线、兴隆山两大景区建设,完成两大景区管委会组建工作,编制实施两大景区规划。加快长城梦世界旅游文创园、西部国际文商旅综合生态产业区、黄河楼、兰州老街、金城公园二期、海洋游乐城、天斧沙宫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建设西客站等游客集散中心。推进城关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市级旅游示范乡镇4个、旅游专业村8个,改造提升农家乐300户。实施连接景区道路工程。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05座。

(二)着力打造兰州新区新兴增长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集聚,扩大向西开放,促进融合、高端、集约发展,建设融生产、生活、生计、生态于一体的新区。

提高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优化一、二、三次产业空间布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创新驱动、绿色智能、服务共享、管理一流的九大园区。着力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六大产业集群,延伸新能源汽车、水性高分子材料、蓝宝石材料、铜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链。加快香都进口商品城、武汉长飞、奥特莱斯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40个。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运营好综合保税区,加快12个入区项目建设,推动21个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打造内陆进出口集散中心和产业集聚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和航空港一体化发展,建成中川机场航空货运仓库,设立汽车整车、鲜活肉禽、药品等特殊功能口岸和金融结算中心、跨境电商平台。支持兰石集团、佛慈制药等企业在国外设立生产和销售基地。

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中川至朱家窑铁路、第一给水厂二期、第四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特色主题商业、影视时尚文化、高端精品会展、星级品牌酒店、市民文体广场等城市功能性项目。抓好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自建院校,职教园区初具规模。

(三)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观,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全力推进“五城联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强化城市规划引领性。研究制定城乡规划、地下管线管理、地下空间管理等法规制度,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开展“大兰州城市群”规划研究,合理确定兰州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编制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实现专项规划全覆盖。开展城市交通承载力、城市特色等规划研究,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

实施“兰州率先畅通工程”。按照“内畅外通、互联互通、率先畅通”的思路,重点实施7项建设内容,着力完善“139”城区道路网和“321”环城公路网,力争城区交通三年明显改善、五年有效解决。打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基本建成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号线一期工程。建成北环路,实施城区道路与二环路连通工程,抓好西行线等续建项目,启动建设北滨河路西延段。整治100条破损道路,打通一批“断头路”。建成雁白黄河大桥,启动建设雁青和古浪路黄河大桥。

着力补上城市功能短板。制定实施停车场建设规划,出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政策措施,新建一批大型公共停车场(库),新增各类停车位2万个以上。加快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促进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制定实施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研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施一批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再生利用等项目。建成运营中铺子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大高坪偏远地区供水设施建设力度,启动建设东部科技城供水工程。推进伏龙坪、华林坪整体开发。

继续开展城市管理攻坚战。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刹住违法建设歪风。实施户外广告综合治理。规范完善渣土运输管理。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和“门前三包”制度,通过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促进制度落实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实现城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深化“智慧兰州”建设,抓好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按照中央顶层设计,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四)着力建设绿色低碳新兰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让兰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全市人民呼吸上更加清洁的空气、喝上更加放心的水。

巩固扩大大气污染治理成果。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标准体系,深化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构建治理大气污染长效机制。实施远郊三县一区燃煤锅炉“上大压小”提标改造。推进兰州石化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范坪电厂、西固热电厂超低排放试点等工业治理项目。新建施工工地扬尘智能监控设施100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万辆以上,新增新能源汽车2000辆。力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4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10、PM2.5浓度控制目标。

打造山水城市。全力推进“一号民生工程”水源地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编制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及实施方案,建成南北两山水系连通工程,启动河洪道整治和景观建设项目。整治7条城市黑臭水体。推进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完成4个标段的主体建设。延伸开展黄河风情线综合治理,统筹实施两岸建筑提升改造、慢行系统建设和夜景观打造。推进兰州至中川铁路沿线生态绿化和景观建设。完成南北两山面山“治秃除斑”生态景观提升改造2000亩。

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按照2025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制定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和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启动低碳城市管理云平台建设。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范围。启动水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一批低碳重点项目。

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5大类25个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建设,确保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通过国家考核。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利用等11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园区污水、固废处理项目,推进实施洁净钢等资源再利用项目。

(五)着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提升扶贫脱贫水平,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建设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4个千亩蔬菜、2个千亩药材、1个千亩玫瑰、1个千亩百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5个万只以上大型养殖基地、100个千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项目。打造“互联网 农业”新模式,扶持建设4个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建成52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21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30个、示范性专业大户10个。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重点养护600公里。更新改造7座大型泵站,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建成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