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资讯杂谈 > 正文

兰州市2013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提升到9.97平方米

发布日期:2020/1/26 0:44:54 浏览:336

城市是我们生存的空间,那么城市绿地就是这个空间中“纳污吐新”的那一环,是这个“水泥森林”中的保留地。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问题凸显,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受重视,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城市绿地就是我们格外珍爱的“自留地”。

兰州,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带着一抹土色,裸露的黄土和土黄色的黄河,给这座城市打上了少绿的标签。在飞机上俯视兰州,你会看到那是被一片黄土包围着的绿洲。目前,兰州主城区绿地面积有多大?城市绿地对城市空气污染净化有多大作用?绿地管理管护存在哪些瓶颈?本报记者和您一起去城区探绿……

城市绿地在逐年增加市民感受却不明显

据《2013年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兰州市城市绿地面积6039.2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004.86公顷,绿化覆盖率36.2,绿地率31.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97平方米。8.93、9.06、9.59、9.29、9.97,这是相关部门公布的兰州市自2009年以来每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数值。

就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兰州市的绿地面积确实是在逐年增加,那么在兰州市民的感知中,城市绿地到底是少了还是增加了呢?就此,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总体来说环境在变好”、“供人们休闲的公园绿地还是太少了”、“应该多开辟一些绿地”……在接受调查的市民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还是对增加城市绿地的期盼。

近年来,城区许多小区内的绿地频频遭到破坏。一些绿地变身停车场的新闻也见诸了报端。眼看着城市绿地被一步步“蚕食”,有市民直言,以后规划建设、拆除城市绿地,是否可以举行听证会征求市民意见?针对这一建言,兰大资源与环境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完全可行且外地已实施。

“兰州市内的公共绿地还是偏少,除了行道树外,很少能找到城市小花园。”在西关附近写字楼工作的赵女士面对城市“水泥森林”无奈感慨道。

与市民的感受不同,记者从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了解到的一组数据则显示:2014年,兰州市实际新增绿地232.25公顷。其中,城关区新增绿地80.75公顷,七里河区新增绿地65公顷,安宁区新增绿地40公顷,西固区新增绿地46.5公顷。2009年兰州城市绿地4211.33公顷,2010年4270.02公顷,2011年4297.2公顷,2012年5319.16公顷,2013年6039.25公顷,可以说兰州城市绿地在近两年迅速扩大。兰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从2009年的8.93平方米提升到了2013年的9.97平方米。而根据我国城市绿地标准,园林城市、园林县城和园林城镇达标值均为≥9平方米/人,生态市达标值为≥11平方米/人。也就是说,从数据上讲,兰州已经达到园林城市的标准。

只有严格按所定标准执行,城市的“绿肺”才能得到保护

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城市绿化率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指标。

“一个城市是否是园林城市,不仅要在数字上达标,更要实际达标。”西北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院副院长白永平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兰州这几年绿化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想要达到宜居的标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白永平教授表示,兰州市受地形条件制约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势必要发展多层立体交通。但在发展交通体系的同时,应兼顾城市生态发展。他提出,兰州在改善城市交通体系时,可以多参考其他城市的案例。“距我们较近的西安,就通过发展楼宇绿地来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率。立交桥建设起来后,我们也可以考虑做立体绿化,桥下、四周都可以种上绿植。这样既完善了交通体系,又增加了城市绿地率,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兰大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相关专家也表示,在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的同时,应对移除的绿地在原址附近尽可能还原,保护城市绿地,“政府还应加大对新建住宅的监督,保证住宅绿地率。”该专家提到,根据兰州市规划局相关要求,新规建居住区、市政设施用地绿地率控制不低于35,公共设施不低于30,城市主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20,次干道绿化带面积所占比例不得低于15。他表示,只有严格按照所定标准执行,城市的“绿肺”才能得到足够的保护。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3.7。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一些负面效应也日渐凸显,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频繁出现。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绿地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其究竟对净化城市空气污染有多大的作用?业内专家告诉我们: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在改善空气质量、建设宜居城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民:气候和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

提起兰州这些年生态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兰州市民是认可的。家住安宁区的张敏一家人是名副其实的“老兰州”,“我们家打我小时候起就在水挂庄附近住,那时候的兰州一到开春就会出现沙尘天气。”在张敏的印象中,20世纪90年代的兰州气候条件恶劣,城市绿化率不高,几乎每年春天都会出现大风沙尘天气,“那时候一起风,尘土飞扬不说,各种塑料袋等垃圾也裹挟在其中。但这两年逐渐好了,不像从前那样。”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推进,她们一家人也逐渐感受到近些年来兰州市内气候的改善。

在兰州一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先生从上大学到工作后定居,在兰州已经待了有十几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坐公交车路过七里河黄河大桥时看到的‘大雾’弥漫的景象”,据刘先生描述,那时候雾霾这个词还没有被民众认知,但雾霾现象在多年前就已经在兰州出现过。“整个黄河一片迷蒙,根本看不到远处的景象。”刘先生表示,如今兰州空气质量改善了许多,但就城区绿地而言,主城区还是显得“贫瘠”了些。

数据:每公顷城市绿地每天可吸收900立方米二氧化碳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肺”,不仅能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和飘尘。在诸多宜居城市中,城市绿地率都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而对于兰州这样一个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城市来说,绿地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记者从园林部门了解到一组数据,根据测算,每公顷的城市绿地每天可吸收900立方米的二氧化碳,产生600立方米氧气。更多的植物对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有吸收和净化作用,植物的叶片吸收有害气体能力最强,以吸收二氧化硫为例,松林每天可从1立方米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许多植物甚至能分泌一种挥发性的杀菌素,其能杀死空气中的许多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兰州市生态建设管理局绿化处一位负责人表示,“不同的植物对生态有不同的贡献,总的来讲城市绿化率高,会改变城市小气候,从而减缓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家住五泉山附近的72岁高龄的金大爷,在他的记忆中20世纪70年代的兰州,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南北两山几乎是荒山秃岭,根本看不到绿意,后来随着南北两山造林工程,才逐渐改变荒芜面貌,“现在我每天上兰山锻炼,山上的树也是越来越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金大爷不禁感叹道。

记者了解到,20世纪中期,为了改善兰州城市生态环境,同时改变兰州见山不见树的状况,南北两山造林行动也随之展开,在经过几十年几代造林人不懈的努力后,南北两山终于旧貌换新颜。据兰州南北两山指挥部统计,目前,南北两山绿化面积已达到58万亩,初步形成了一个人工森林生态体系。其中25万亩上水工程造林区,绝大部分已经成林,具备了较高的郁闭度,形成了林荫遮蔽的森林景观,成为金城的天然氧吧。不仅如此,南山是兰州的生态屏障,北山临近腾格里沙漠,则是兰州市的风沙屏障。由此可见,要改善兰州市区的生态环境,南北两山作用不可忽视。

建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建成区各处钉入“绿楔”

据了解,解放后国家在兰州陆续兴建了热电厂、化肥厂、炼油厂等大中型企业,逐渐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电力为重点的工业城市。而兰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却无法让工业废气通过空气循环自然流动出去。一位从事兰州城市生态研究多年的老专家指出,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隔离阻挡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对此,西北师大地理与环境科学院副院长白永平教授介绍说:“兰州是典型的河谷城市,由于地形相对封闭,大气污染往往是河谷型城市环境发展的首要问题。”城市污染严重,对扩大绿地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中用地的紧张又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有限地扩大绿地的同时,提高绿地上的生态效益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就此,白永平教授建议兰州首先要在已有建成区引入“绿楔”,其次要在城市郊区有意识的增加绿地建设。“要像钉入木楔一样,在城市各处钉入‘绿楔’。”白永平教授提到,兰州不仅要解决内部污染源,外源性污染对兰州也影响颇深。他指出,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一是要继续大力发展南北两山绿化,将外源性污染挡在两山生态屏障外;其次应充分利用河谷城市风道系统,“兰州的城市风道一般情况下也是排洪沟,做好排洪沟绿化将不仅在景观上改善城市美观度,从生态环境来讲还可以通过排洪沟风道净化城市空气,减少污染物。”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