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兰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零度关注选择,在兰州打拼的“外地”学子

发布日期:2016/4/9 11:30:13 浏览:1409

零度关注选择,在兰州打拼的“外地”学子2010年11月08日04:12

他们不是兰州人,抑或不是甘肃人,面对大学、就业,选择了西北、选择了兰州。同学们飞往山南海北,他们没有动,在兰州展开了工作的画卷。然而,前途如何,前面的路应该怎么走,是否留在兰州,他们还在踌躇、甚至迷茫,也许对他们来说选择本身就是生活的一种。

梦想和现实

10月19日晚,田飞和同事登上了开往银川的列车。而就在前一天,他还为手头拮据而惆怅,筹划着本月到明年1月份研究生考试结束这几个月的生活问题。

田飞是山西运城人,2005年来到兰州上大学,2009年毕业后在兰州的一家杂志社工作。提起他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颇有戏剧性。

“我大学起初学的是社会学专业,大二结束后转为网络新闻,也就是那时候才开始真正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我把理想确定为做社会学研究。我觉得,与社会学相比,网络新闻无论是了解、接触社会,还是就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打算以媒体为平台,沿着社会学的方向研究下去。而在进入媒体之前,读研究生是必要的。”

因此,当2008年冬季各种招聘会如火如荼时,田飞正在自习室埋头苦读,为自己考研目标奋力打拼。然而,次年4月的考研成绩没有给他带来期望的结果:考研失利。那时,他没想过马上找工作,而是打算鼓起勇气,再拼一年。

“面对失利,我没有放弃,租了房子继续复习。但毕业走出校门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已是成人了,怎么能继续伸手向家里要钱呢?”

他动摇了,给一家杂志社网投了简历,就回老家了。没想到很快有了回应,杂志社让他去见习。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边工作边复习,两手准备。

“虽然考研之心未死,但我对工作也绝不含糊。”田飞用手托着下巴,笑着说。“我们8点半上班,我几乎天天第一个到单位,提水、拖地、打扫卫生,然后投入工作,三个月后成功转正。那时下班后我还是要去自习室的,再累考研也没有放下。”

然而,令他措手不及的是,2009年考研现场信息确认时,他却出差在重庆,考研一事只能暂时作罢。

“当时心里很不好受,计划就这么落空了。不过自己心里也清楚,这几个月大部分时间在忙工作,没怎么好好复习,能否考上也很难说。”他带有几分自我安慰地说。

他所在的杂志采访范围涉及我国西部12个省区,他已跑过6个省区,工作可以说进展顺利,但工作和考研的矛盾一直在他心里争斗,总是很纠结。

“今年要不要考研,难道自己的目标就这么搁置了吗?”田飞不止一次地反问自己。

心里的矛盾导致了行事的矛盾。理想是先上研究生,后在媒体实现自己社会学研究的梦;现实是当前他没有物质支持,又不想依赖家里。他难以放弃考研的目标,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和领导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对工资待遇也不满意,加之其他不顺心的事,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终显得无法调和,他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今年8月,他离开工作了一年的杂志社,重新拾起了考研的目标。

田飞告诉记者,他现在又像学生一样,每天早早去学校占座位上自习,很晚才回到房间,一天下来都不想坐了,只想站着。

“离开单位时,我还有3000元左右的积蓄,觉得可以撑到考研结束。”

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我计划把每天的支出控制在15元以内,但是事实证明很少有哪一天不超支,诸如买书、打车、交电话费,有时抽点烟和朋友同学吃饭等,把计划完全搅乱了。”

其实,开支并不止这些。原来在学校租的宿舍不能住了,前几天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租期三个月,又是上千元的开支,他觉得力不从心,压力剧增。

这样,他又要面临考研和工作的抉择,再找份工作可以解决当前的生活问题。然而如果工作,势必会像去年一样影响考研复习。考研之路,又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说起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田飞拿过日记本,给记者翻看。

他给自己租的房子取名“清修斋”,10月14日搬过去住,一张床,一箱衣服,几摞书,一个台式电脑,是他的所有家当。

经过焦虑、反思,理想终于向现实让步了。一个朋友邀他去重庆一家媒体工作,他和曾经供职的那家杂志社也进行了沟通,10月19日,他回原单位报到了。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心里激荡,他在10月15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他们愿意出1300元的底薪来买我,但我自己最少得干够半年,否则,得交违约金,“成交”后,我又莫名其妙感到惆怅,看看桌子上2008年买的包装已经发黄的英语考研试题,我感到一种出卖灵魂和理想的负罪感……

矛盾还在心里激荡,10月19日下午又发生了一件令他异常郁闷的事。

“19日下午,杂志社主编正和我谈话,突然同我合租房子的哥们打来电话,焦急地说我们的房子被偷了。我当场就有点发晕,心里很慌很紧张,准备马上打出租车回去。但走出单位,想了想自己穷汉一个,也没有什么东西,就是怕毕业证、学位证被偷,然后就是电脑里边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想了想反而静了下来,我坐着公交车回去了。”

回去看到房子一片凌乱,只丢了一块手表。“咱没有啥东西,损失不算太大,但觉得很气人,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弄得人心惶惶。”

田飞挎着包,戴着一顶帽子(自称帽子可以给他安全感)走向火车站,开始了新的工作。

考研和工作之间,他是否能找到平衡点,是否可以如愿以偿,都是未知数。

“兰州,在很多外地人看来自然环境不好,气候也不好,但我觉得单纯地生活在这里,还是很好的。”

兰州即为家

国庆之后,在银行工作的王晶从省分行个人金融部调到了城关支行个人消费信贷中心,锻炼3个月,学习基础业务知识。

10月25日,记者在业务洽谈室见到了她,身材高挑,穿着银行职业装,举手投足间透着干练,似乎看不出今年毕业的青涩。

“毕业前,银行对我们进行了封闭式培训,毕业后就上岗了。我被分到了省分行个人金融部,本来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没有最终定岗,最多的就是看看报表之类的,那时感觉很纠结,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想迫切地全面了解金融业,但是那时确实有点过于安逸了。”王晶对记者表示了自己前一段时间的无奈。

“过来锻炼这段时间,我感到非常快乐!”说到现在来到基层支行锻炼,她显得很激动。

王晶对记者介绍说,自己现在跟着一名客户经理学习个人信贷投资经营类业务,感觉很充实,虽然刚开始很多东西都不会,但心里特别踏实,感觉自己终于发挥作用了,以后回到省分行工作也会容易很多。

她是平凉人,兰州被确定为自己生活的城市。

“我大学是在兰州上的,曾经对北京有过憧憬,毕业之后就去了一趟北京,想看看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

她给记者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兰州就像爱我的人,北京就像我爱的人”。她说,北京如她意料中的好,但她觉得不一定适合她,兰州相对生活压力小,租房便宜,况且自己在银行工作也很有发展前途,她相信十年后会做出一番事业和成绩,但在北京就不一定了,要放弃很多东西,离父母远了,一年都难见几面,更不用说照顾,和在武都工作的男朋友相距就更远了。

同样自信的还有李若然,他在兰州一高校担任学生政治工作辅导员已经两年多了,今年报考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李若然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打算,毕业先在大学里担任辅导员锻炼两年,然后考研考博,走教学之路,开启自己的教学生涯。

李若然说,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学生打交道,比如定期检查学生宿舍卫生、组织申报学生奖助学金、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和思想指导等。

“以前我的性格有些内向,不太爱说话,上大学时也没有注意锻炼组织、协调能力,辅导员这份工作给了我锻炼的机会,这两年多的锻炼很有效果,提升不小,由于经常做各种表格,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大大加强。”

李若然吐了吐舌头问记者,“信不信,原来学生明明认识我却不打招呼,我被视而不见。”他还说,“有一次学校让他们学院的学生调宿舍,但学生们不愿意,因为调整之后学生们将被安排到不同的宿舍,所以他们找出各种理由不搬。”于是,他和另外两个辅导员协调、做工作,虽然费了很多口舌,但都没有结果,后来学院书记出面才得以解决。当时自己觉得很郁闷,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也得心应手了。

李若然老家在张掖,上完大学留在兰州了。“我对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住在学校安排的职工宿舍,吃在食堂,很便宜,一碗牛肉面才2块多,比外边便宜还好吃呢。”李若然显得轻松满意。“家里就我一个,父母亲以后老了需要人照顾,要是出去了这些都会成为问题。再说兰州也挺好的,做学问不需要灯红酒绿。”

又回故地

和田飞的矛盾、反复比起来,来自湖北恩施的覃德奇可以说目标明确、少有顾虑,他如今在华东软件股份公司兰州办事处工作,做软件销售。

覃德奇介绍,去年在兰州上完大学之后,到唐山一家国有水泥厂工作,福利待遇很好,工作很轻松,大多数时间陪领导吃饭、打乒乓球。半年之后,他毅然辞掉了在很多人看来不错的工作,他觉得坚持下去是无聊的耗费自己的青春,会一事无成。之后,他到北京和现在这家软件公司签约了。

因为有在兰州上学的经历,他被派过来了。覃德奇说,兰州不是他的首选,但既然被派回来,就好好打拼,也是有一番天地的。

说到他现在的工作,覃德奇兴致很浓地对记者谈开了。

“我现在明显感觉到了国企和私企的区别。那时在国企,做任何事之前,他们都认为你不行,派专人带着、教着,而在私企,公司直接派许多工作让你去做,遇到麻烦或问题,必须主动和别人联系,寻求合作与帮助。我被派回兰州的第三天就去参加投标,第二周就去做合同,其实有很多事情还不懂,但必须主动迅速地学习。”

谈话间,覃德奇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当下的选择他还是很知足的。

虽然覃德奇没有那么多的矛盾和顾虑,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在工作上一帆风顺,没有阻碍。他如今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与大客户沟通,并与之迅速建立信任关系。

他给记者讲述一次拜访客户的经历。

“我提前打电话和人家约好了,很顺畅。见面之前准备了很多材料,但没有多大用处。交谈中,我介绍完公司和自己,人家和我谈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不懂,准备的话题人家不感兴趣,本来觉得交谈一二十分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10分钟就出来了。”

覃德奇说,迅速做好工作才是当务之急,走出大学校门一两年、两三年,首先要认定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然后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至于在什么地方工作,并不是主要问题。

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工作中学到了容忍和沟通,这是成功必备的素质。他现在选择了IT行业,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本报记者郭朝飞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